一、定义
船舶用钛加工件是指以钛或钛合金为原材料,通过铸造、锻造、焊接、机械加工等工艺制造的船舶结构件或功能部件。其核心优势在于优异的耐海水腐蚀性、高比强度及轻量化特性,广泛应用于船舶关键部位以提升性能与寿命。
二、材质
1、纯钛
牌号:TA1、TA2(中国GB/T 3620.1标准,对应ASTM Grade 1-2)。
特点:塑性好、耐腐蚀性强,用于低应力部件(如管道、阀门)。
2、钛合金
Ti-6Al-4V(TC4):综合性能优异,用于船体结构、推进器叶片。
Ti-31(Ti-3Al-2.5V):高韧性、易焊接,适用于海水管路系统。
Ti-75(Ti-6Al-2Nb-1Ta-0.8Mo):深海耐压结构专用合金,抗应力腐蚀。
三、性能特点
特性 | 具体表现 |
耐腐蚀性 | 在海水、海洋大气中几乎无腐蚀,无需额外防腐涂层。 |
高比强度 | 强度接近钢,密度仅钢的60%,显著降低船体重量。 |
抗冲击性 | 低温环境下仍保持韧性,适合极地船舶。 |
无磁性 | 避免磁性水雷探测,提升军舰隐蔽性。 |
耐疲劳性 | 长期承受交变载荷(如螺旋桨叶片)不易开裂。 |
四、执行标准
1、材料标准
中国:GB/T 3620.1(钛及钛合金牌号)、GB/T 3621(钛及钛合金板材)。
国际:ASTM B265(钛板)、ASTM B381(钛锻件)。
2、船舶行业规范
船级社认证:DNV(挪威)、CCS(中国船级社)对钛材焊接与应用的专项要求。
焊接标准:AWS D3.6(钛及钛合金焊接规范)。
五、加工工艺
1、传统加工
热成型:钛板加热至700-800℃后冲压成形(如船体外壳)。
2、焊接:
TIG焊:惰性气体保护下焊接,防止氧化。
激光焊:高精度焊接薄壁管道(如海水冷却管)。
机械加工:采用硬质合金刀具低速切削,配合冷却液降温。
3、增材制造(3D打印)
技术:激光选区熔化(SLM)制造复杂结构件(如轻量化支架)。
优势:减少材料浪费,适合小批量定制化部件。
4、表面处理
阳极氧化:生成致密氧化膜(TiO₂)增强耐腐蚀性。
喷丸强化:提高表面抗疲劳性能。
六、关键技术
1、焊接保护技术
严格使用氩气/氦气保护,避免焊缝氧化(氧含量<0.15%)。
2、大尺寸构件成型
超厚钛板(>50mm)轧制与热处理工艺优化,消除残余应力。
3、耐压结构设计
深海装备用钛合金的耐压舱设计(如载人深潜器耐压壳)。
七、应用领域
领域 | 典型部件 | 核心要求 |
船体结构 | 船壳、甲板、舱壁 | 轻量化、耐腐蚀、抗冲击 |
动力系统 | 螺旋桨、推进轴、海水泵阀 | 耐空泡腐蚀、高疲劳强度 |
管路系统 | 海水冷却管、液压管路 | 抗点蚀、焊接可靠性 |
深海装备 | 载人深潜器耐压壳、声呐罩 | 超高强度、耐高压(>1000m水深) |
军舰特种部件 | 消磁设备外壳、鱼雷发射管 | 无磁性、抗爆炸冲击 |
八、船舶用钛 vs 其他材料
对比项 | 钛合金 | 不锈钢 | 铝合金 |
耐海水腐蚀 | 极优(无需涂层) | 需防腐涂层 | 易发生点蚀 |
密度 | 4.5 g/cm³ | 7.9 g/cm³ | 2.7 g/cm³ |
强度 | 抗拉强度800-1000 MPa | 500-800 MPa | 200-400 MPa |
成本 | 高(材料+加工) | 低 | 中 |
维护成本 | 极低(寿命>30年) | 高(需定期更换) | 中(易腐蚀需维护) |
九、未来发展方向
1、低成本钛合金开发
通过添加铁、氧等廉价元素(如Ti-Fe-O系合金),降低材料成本。
2、高效焊接技术
电子束焊、搅拌摩擦焊(FSW)提升大厚度钛板焊接效率与质量。
3、深海装备应用
万米级载人深潜器耐压壳体(如Ti-62222S合金)。
4、复合材料结合
钛-碳纤维复合结构,兼顾轻量化与高强度。
5、绿色回收技术
船舶退役钛部件的熔炼再生,实现循环利用。
总结
船舶用钛加工件凭借其不可替代的耐腐蚀性与轻量化优势,已成为高端船舶(尤其是军舰与深海装备)的核心材料。未来随着低成本合金研发与先进制造技术的突破,钛在船舶领域的应用将从特种船舶向民用船舶逐步扩展,推动船舶工业向高性能、长寿命方向升级。